【万里深一度】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万里科技特派员服务地方有成效

作者:文章来源:浙江万里学院新闻网新闻站点击数:14更新时间:2014-04-18

  作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是一贯的追求。随着办学时间的推移和学科水平的提升,学校已从以人才培养为主的间接服务转向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科研成功推广和科学知识应用生产生活的直接服务,正在日益成为人才培养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近年来,共计派出科技服务600余人次,服务于浙江省的各乡镇农村。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1人、“浙江省功勋特派员”1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4人、“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5人,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优秀派出单位”。


★一串葡萄★
宁波葡萄的成名之路
    宁波是一个位于东南沿海的城市,这样的地理环境也就造就了宁波各具特色的四季。春雨,夏如火炉,秋如海洋,冬如冰窖?全年雨水大多集中在上半年,夏湿气候环境并非是葡萄栽培的适宜区,在10多年前,这样的气候对于种植优质葡萄来说真的是比较难实现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现任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的吴月燕涉足葡萄栽培研究领域。要真正解决葡萄在浙江的种植问题,只有培育葡萄新品种。吴月燕老师说:“培育新品种需要很大的耐心,100个品种中能有1个是用于生产已经是幸运了。”吴老师曾从国外引进多个葡萄品种,有些已经用于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她一直潜心研究真正适合浙江的葡萄品种。终于,通过近10年选育的一个葡萄新品种“甬优一号”成功了,早熟、优质、丰产、抗病,适合鲜食和加工。
    2003年,吴月燕作为宁波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始了她10多年的农村服务工作。吴月燕老师为使葡萄研究成果尽快用于生产,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推广,科技合作、建立葡萄科研示范基地、办培训班,手把手的将葡萄栽培最先进的技术措施直接教授于果农,仅2003年至2005年,共推广面积61520亩,总经济效益为4.58亿元,新增利润1.51亿元。
    因地制宜的葡萄新品种加上大棚的种植技术,如今的宁波葡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一亩的产值超过一万元,有的农户达到3万元以上,宁波市种植葡萄的规模也扩大到了十多万亩,尤其宁波市慈溪市达到万亩连片大棚葡萄,葡萄成熟期吸引山东、广州、上海等地的果树销售商蜂拥而至,每天整车整车的葡萄运到全国各地。几年来,宁波北仑、鄞州和慈溪的葡萄还在全国性的葡萄比赛中多次获得了金银奖。“每次路过慈溪连片的万亩葡萄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吴月燕说。
    去年,台风“菲特”袭击了宁波,宁波大部分地方积水严重。就在这时,吴月燕接到了一个来自江北种植户的电话,让她快去帮忙救救他的葡萄。放下电话后,吴月燕马上赶赴了这个在江北的葡萄园 。“看到那些被水淹掉的葡萄真的很心痛。”吴月燕说。在吴月燕的指导下,葡萄园总算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平日里,吴月燕还会下乡去给种植户很讲解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指导种农户种植葡萄的技术。有时,吴月燕还会邀请一些葡萄生产大户到浙江万里学院里听讲座,让其他优秀的老师为他们解决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就这样吴月燕很快就和葡萄园的农户们打成一片,“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农户们都会打电话让我去吃葡萄呢。”吴月燕说。


★一颗海鸭蛋★
鸭蛋中的大宝藏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吃鸭蛋的人的话,那么你一定知道有一种特别的鸭蛋,它的价格可是普通鸭蛋10倍以上。这一种特别的鸭蛋就是海鸭蛋。海鸭蛋的卵磷脂含量是普通鸡蛋的6倍,而胆固醇含量只有普通鸡蛋的50%。市场对海鸭蛋常常供不应求。正是看到了这种鸭蛋中的巨大“宝藏”,许多在宁波象山的临海村民们就开始养殖海鸭。
    2012年台风“海葵”袭击了象山。从台风中“苏醒”过来的渔村,到处都是海鸭的毛,还有很多海鸭死在了滩涂上。浙江万里学院科技特派员汪财生说:“我们刚到的时候,村民们都围着我们反映这个问题。”
    受到风雨及海浪侵袭过后的鸭群开始大量减产甚至停产。为了减小损失,很多村民把幸免于难的海鸭采取人工圈养、人工混合添加剂饲料喂的养殖方法,可是海鸭还是产不出蛋。一夜之间,临海渔村的村民们的海鸭希望就这样被浇灭了。“本来一年可以赚取十多万的,一夜之间,他们一年只能赚1万多元了。”汪财生说。
    于是,汪财生带领他的团队开始分析临海渔村的环境、不同品种海鸭的生长情况。“农户买来的海鸭品种不是太适应象山的水土,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就牵线搭桥为养殖户们引进更为优良的品种,品质合适了才能保证产蛋率。” 
    换了品种的海鸭养殖地,海鸭蛋的产蛋率提高了10%,这让临海渔村的村民们再一次在海鸭蛋上看到了希望。“现在渔村里的海牙养殖户已经从原来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多户,每年收益基本都在上百万元。”汪财生说。
    养殖规模做起来了,就必须打开销售渠道。“我们指导村民对海鸭蛋进行深加工,制成咸鸭蛋和皮蛋。”汪财生说,包装上我们也力求让海鸭蛋更加美观,使海鸭蛋生产形成一个多元的产业链,合理发展。
    现在的象山海鸭蛋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及海外市场,先后荣获宁波市绿色农产品、宁波市名牌产品等殊荣。“现在我和象山的农户们都是好朋友,只要他们一遇到困难都会打电话给我,我都会赶到他们家去。”汪财生说。


★一个旅游服务型农村★
侧面突破寻发展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这个浙皖赣三省七县交接的拥有10万8千亩地油茶田的小镇,因为交通不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多为老人小孩留守,该镇每年一亩地的油茶田只能生产不到10斤的油,每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2008年,浙江万里学院科技特派员柳海宁去到了苏庄镇。“那里的人民吃的特别差,每天的主食就只是馒头,蔬菜也只是自己家种的那么一点点。”柳海宁说,苏庄镇的对外交通特别不方便,从宁波到苏庄镇至少要8个小时的车程。
    看到镇里的乡亲们穷苦的生活,柳海宁随即联系苏庄镇的领导干部们,与他们一起展开了长达10多年的“改变计划”。
    柳海宁与苏庄镇的干部们一起走访了省里的机关部门,寻求对苏庄镇交通进行建设;柳海宁利用自己在果树园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始指导镇里的镇民改变油茶的种植方式。“耕田种地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镇里的青壮年实在是太少了,技术再怎么改变油茶的产量还是没有特别大的提高。”柳海宁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建立了100余亩的油茶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信息支持,落实苗木繁育基地,为推广良种做好基础;还建立“白沙枇杷”示范试验基地50亩,溪边、路边、村前屋后种植500余棵,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做好砧木的培育,为下一步推广做技术上和种苗上的准备。
    苏庄镇内有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古田山,柳海宁立即想到可以将苏庄镇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型农村。柳海宁带领着当地干部和群总,在自然保护区内种上了樱花、茶树等景观作物。引进种植的3000多棵樱花长势良好,苗高普遍已长到100厘米左右,有些已经挂果。花药两用“辛夷白玉兰”“日本晚樱”,丰富了林向结构。同时也将部分油茶搬上了保护区内,作为一个旅游特色点。柳海宁说:“我常常会带着镇里的干部来到宁波,带着他们去参观学习天宫庄园的运作模式,给我们的‘改变计划’有一个好的参考。”
    截止到目前为止,苏庄镇经过5年的改变发展,当地人民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现在每年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部分的青壮年也开始回到了家乡,参与苏庄镇的建设。
    “与镇民们同吃同住,带领镇民们建设苏庄镇的那段日子让我至今难忘。”柳海宁说。



    以小见大,一以当十。除了这三个项目外,我校的科技服务还体现在很多的新农村建设、海洋经济建设中。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服务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就开展特派员工作,建立了1个省级法人特派员单位,2个省级特派员团队和12个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与省级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等项目多项,其中有10多个项目得到了转化与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建立科技特派员科研示范基地20余个,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星火计划执行优秀团队,2014年成功获批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宣传部通讯员曾雅琪、许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