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据分析相伴——黄剑

文章来源:更新时间:2017-11-06点击数:1807

2000年,他拿着高考录取通知书来到了万里学院。

大二那年,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此就与数学建模结缘了。他成了实验室里的一员,和导师一起做项目,凭着出色的数学能力,加上本身所学就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在数据分析方面做得游刃有余。

“导师在我大四的时候,就让我去带学弟学妹,那个夏天就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这是他第一次指导别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他就是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统计专业的黄剑老师。

   大学期间的优秀表现使得黄剑毕业前便早早被其导师留在身边。就这样,毕业后的三年时光他都在实验室里与数据相伴。他说:“三年里,和导师做了许多项目,独自也做过很多研究分析。2007年开始转做专职教师,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课程教学。2014年被聘为高级实验师。

成为老师后的黄剑,除了授课外,就是研究项目或是指导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每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前夕,黄剑老师都会扮演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通过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给学生做指导并传授做题经验与技巧。让学生用40天学会掌握数学建模技巧并与全省、全国的人去竞赛,这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他却敢于挑战。信计16届的赵思思同学道:“虽然从小就擅长数学,但我还是要感谢黄剑老师40天的教导。没有他,很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

2007年从教以来,黄剑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4项,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2项,最好的回报便是如此。

曾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这样形容大学师生间的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就是说“从游”是大学师生之间正常的关系。

然而,近年来,大学师生间的这种“从游”关系却出现了反向“游离”: 学生逃课或在课堂上做起“低头族”,老师成为尾随其后的“小鱼”,大学师生关系畸变的议论也见诸报端。

黄剑老师开始教学的时候,也碰到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不在课堂上的情况。他说:“每一节课,我都会把每个知识点反复提及,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加上这门课是跟数字打交道,还需要研究算法、程序设计等,这让学生觉得我的课堂很枯燥。”他意识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痛苦的,因此他决定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随着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不断摸索,他发现了一种结合自身经历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讲到书本知识的概念时,他会通过一个案例形象阐释。不得不说,他的改变是有效的。他说:“我很欣慰同学们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提高了学习热情,以前很怕学生没有问题。现在看到他们积极问一些关于项目案例的问题,我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有时,他会带领学生一起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他看来,除了45分钟课堂上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数据分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教学和实践,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师生间的关系又回到了“从游”上。统计15届的杨梦梅同学说:“我觉得上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就像讲故事,让人不自觉地跟着他讲的故事思考,当他故事讲完的时候,很多晦涩的知识概念就不知不觉地理解了。”

因为敬业,黄剑老师获得了第八届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16年宁波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历经35年的风雨变换,黄剑老师沉淀下来的是丰富学识,他,为人谦逊,治学严谨,硕果累累,俨然一位学者形象。

当问及他获得的荣誉成果时,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对于优秀教师称号,真的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把平时的项目完成,把课讲好而已。那些学科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的学生,我就是为他们讲一些题,更多的还是靠他们自己,跟我关系不大。”平凡的言语蕴含着务实的态度,顺其自然又不忘脚踏实地。

当问及他对专业课程的一些看法时,他说:“很多同学会问高数课有什么用,学统计的如果没有数学做底子,那么到后面做数据分析时,需要的算法,设计等这些将无从谈起。再说每门课程的设定都有其道理,努力学好它才是关键,莫到用时方恨少。”曾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都成了解决事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