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学校19个二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党支部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热学热议,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2024年4月11日,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要求,研究部署学校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学校党委严格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在“快”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在“真”上用力气,推动党纪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02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浙江万里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
提出“1566”总体部署,以高质量党建融入中心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万里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前进方向,把学校发展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一以贯之、步履坚定地提出了新征程学校改革发展和办学治校的战略框架——“1566”总体部署,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朝着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共同目标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决心。2024年,学校入选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 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2项、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项目1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思政育人焕发新活力。
03新增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增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截止目前,共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实现了硕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兼具、专业学院硕士点全覆盖的发展格局。新增宁波市登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A类学科4个、优势特色A类(培育)学科1个、优势特色B类学科4个,登峰学科有突破,获批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优良率100%,获批4个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浙江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4项、优秀实践成果3项,与浙江省湘湖实验室、浙江省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大院大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04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2024年10月21日至11月15日,浙江万里学院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浙江万里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了“365”党建工作引领体系,办学活力持续激发;建立了“校政行企”四轮协调机制,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打造了“双循环、全链条”培养体系,双创教育富有成效;探索了“多元化、本土化”合作模式,国际办学特色鲜明;构建了“四维联动”大思政育人格局,生活思政育人效果初显。
2024年12月19日,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总结与整改任务部署会,强调要把本轮审核评估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下一阶段重点聚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05谋篇布局新工科,与余姚市签约共建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
2024年6月27日,我校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签约仪式举行。余姚校区的建设,是校地双方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高等教育强省”的重大定位和要求,是立足新时代、善作善成,推进余慈地区统筹,全面赋能宁波一流城市争先进位的新的里程碑。在余姚校区建成前,双方将先行启动浙江万里学院余姚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开展能源动力、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智能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余姚校区建成后,计划于2027年9月启用运行、新生入住。校区正式启用后5年内计划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含本科生和研究生2个培养层次。
06赓续农学根脉,高起点成立宁波现代农学院
“大院大所名企”联合共建,2024年6月11日,浙江万里学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湘湖实验室、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共建的宁波现代农学院成立仪式在我校回龙校区举行。宁波现代农学院的成立是浙江万里学院发展历史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承载着农学学科延续发展的重任和希望,是学校在服务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创新发展新要求,宁波现代农学院将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乡村治理等领域,大力实施“新农科”建设,为宁波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建设夯实基础,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07人文社科领域高层次项目实现“逆势增长”,立项数再创新高
2024年度,我校人文社科领域新增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3项、市厅级项目近百项,高层次项目实现“逆势增长”,立项数再创新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项。 “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家级海洋生物种业卓越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正式落户宁海;再添国审水产新品种2个、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1个;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宁波市工业视觉与工业智能重点实验室(A类)”等;以“浙江万里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24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碳中和研究院多项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刊发;1个案例入选浙江省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08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全校师生展现奋发有为精神风貌
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陈忠法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引育机制。2024年度,共引育高层次人才100名。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1人、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1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铸魂育人,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万里学子在科技竞赛、文体赛事中斩获佳绩。1名毕业生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1人获宁波大学生创业新秀(累计已有10位)。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421人次,A类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获奖94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1银2铜、“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1铜。
09国际化升学率达9%,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我校毕业生海外升学率呈逐年攀升态势,2024届毕业生国际化升学率达9%,众多学子被QS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中德联合办学入选“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案例”“宁波市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3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交换学习,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游学团、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展文化交流。在德国汉堡校区举办第三届“中德品牌创新论坛”。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就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硕士联合培养、短期学生交流项目等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合作框架。
10获评浙江省高校“5A级平安校园”,和谐美丽的宜学宜居生态展现新气象
学校获评浙江省高校“5A级平安校园”。校园环境更加宜学宜居宜人,完成对中德品牌学部、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回龙校区4号、5号学生宿舍楼及专家楼改造任务,体育公园全面投入使用,美术馆和校警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建设特质更加鲜明,优化升级后的学校logo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校友母校情感共融、事业共创、命运共进,11个地市校友会完成换届、成立北京校友会。